近年来,皮划艇、桨板、帆船等水上运动项目,正成为城市休闲生活的新风尚,社交媒体上各类推荐打卡层出不穷。爱好者们更是挖掘出了不少原本宁静的自然水域,成为了水上运动的集散地,但与此同时,在这些野生水域玩水的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,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讨论声量也在逐渐扩大。对于不断升温的水上运动,到底该堵还是该疏呢?
9月一个工作日的午后,嘉定远香湖上,一位老伯脚踩桨板在水面划行,亲水平台上,不断有人纵身跃入湖内游泳,全然不顾一旁的安全警示立牌、横幅。来这儿野泳的人不以为意:“这个水域没有一点浅的地方,比如你这个台子下去,马上就是很深的,危险与否反正就自己把握,自己敢下去就行。”
这里其实曾多次发生安全事故。2022年6月,三名少年带着皮划艇下水玩耍,不料侧翻落水,一人不幸溺亡。一直以来,属地也对“野泳”“野划”等行为加强了劝阻,但收效甚微。安保人员也很无奈。“我肯定说不能游,但我只能劝阻,你非要游也没办法是吧。”
夏天以来,上海的不少自然水域都被爱好者们“开发”,自行发展成亲水活动胜地。社交平台上,“水上运动”的网络热帖层出不穷,使得这些水域愈发集聚人气,治理难题也相伴而生。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,目前,本市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,对非通航河道内开展水上运动的行为进行限定。新生事物如何管,需要探索和尝试。
坐拥上海中心城区罕见湿地生态的新江湾城街道,有11条河道,总长超18公里,是爱好者们玩水的秘密基地,附近小区甚至一度出现了停船难题。“皮划艇、桨板,最鼎盛的时期有300多艘,大概也是要1/3的家庭有了,别的小区有‘停车难’,我们小区就有‘停船难’。在上海的其他社区没有先例可循,那我们就当时参照了一个皮划艇俱乐部的模式,做了些停船的架子。”新江湾城街道加州水郡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凌浩如是说。
今年6月,在人大代表建议和居民共识的推动下,新江湾区域引入了一家专业俱乐部,希望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,先让市民能安全活动。
俱乐部在实地考察后,设计了一条4.2公里的水上小环线,三个多月来,已有数千人次到访,其中七成为新手玩家。市民觉得:“全家可以当一个亲子活动,教练讲得比较详细,我们心里也可以比较安心一点。”
而俱乐部负责人于力也表示:“原有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一些个体,他们可能会存在不安全、不环保的用水行为,而我们能够做的事情,一是提醒,然后告知,比如会在途中什么地方遇到野生动物比较多,那么就要提醒用户保持安静。”
专业组织的进驻,让新手玩家的亲水活动需求,得到了一定的疏导。不过,仍然会有一些自发下水的人员,不穿戴救生衣或动作不规范,存在安全隐患,甚至还有惊吓水鸟、采摘莲蓬等不文明行为。水域管理还有更好的方法吗?
8月30日,200多位新江湾城居民、专家、人大代表、政府职能部门代表,围绕”水上休闲活动的堵与疏”展开了一场大讨论,各抒己见。“‘人进鸟退’还是很明显的,人的活动是不是在空间上也要给水鸟留出空间。”“它是公共资源,我们是不是只考虑有船的人,不考虑来欣赏的人?我们一定要谨慎地开放水域。”
对此,新江湾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陈勇斌指出:“如何在对优质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上找到一个共融共通的点,不光是关于生态环境的治理,也有小区的治理,比如哪些河道可以有哪些行为。”
近年来,鼓励发展户外运动产业,被写入了不少政策文件之中,但如何开放、限度何在,还是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,让各方用共识来约束行动,这也考验着基层智慧。“比如说我们要制定一些下水公约,不去破坏周边的环境,也要做到自我保护,比如说下水一定要穿救生衣等,怎样可以去把人的活动跟生态环境做一个有机的结合,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对我们城市管理者接下来的思考。”新江湾城街道加州水郡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凌浩如是说。
随着城市发展,新事物不断涌现,一味去“堵”肯定行不通也堵不住,还是需要群策群力,共同探索一个各方认可的管理方式。就在刚才,新江湾城街道向记者发来了大讨论后形成的一个初步方案,将建成休憩补给、物品寄存的驿站和集中区域设施。同时,街道也在推进公约制定,筹备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士加入的志愿者团队,希望未来能通过“公约”的落地,来找到各个人群认同的最大公约数,让爱好者们能有空间安全的享受水上运动的快乐,也能减少对于其他居民正常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。
看看新闻记者: 刘奕宁
编辑: 尤颖慧
视频编辑: 王岑峰
摄像: 徐进 高原
责编: 李吟涛